在金融风暴预警后,总部位于深圳龙华的全球最大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富士康科技集团爆料称,将在全球工厂分流5%的员工,以应对金融风暴的冲击。11月27日,本报记者在富士康集团进行了采访调查。
记者进入集团大门时,看到一名员工提着行李离开工厂,正在被保安拆包。厂区人流略有减少,但依然繁忙。环保大巴在厂区接送工人上下班。食堂里挤满了人。厂区内的建筑物上悬挂着许多宣传横幅,“节能减排、挖潜增效”、“同舟共济”、“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几条标语十分醒目。这里是富士康科技集团总部,位于深圳龙华,员工近30万人。
富士康成立于1988年,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连接器和电脑准系统制造商,连续六年位居中国大陆企业出口第一。2007年,富士康产值达到450亿美元,全球员工超过60万人。
8月底,金融风暴预警刚过,惠普、苹果、联想、戴尔、诺基亚等富士康集团下游公司相继传出订单下降、裁员的消息。戴尔表示,其在中国和印度的增长不足以抵消其在美国市场的疲软表现,其第三季度净利润和营收均出现下滑。富士康作为上游企业,必然会受到影响。
19岁的王丽今年7月刚从甘肃来深圳打工。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富士康。7月份进厂后,她被分配到手机生产线,拿到月薪1000多元,她很开心。仅仅过了两个多月,她被告知接受调职,每周的工作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忙了。在担心如何度过这段额外时间的同时,她被告知可以调到其他生产线当“配角”。最后,她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她的工资减少了几百元,但她很清楚这是因为金融风暴。只要工厂里有一份工作给她,那就非常好。
安险峰,山东聊城人,在硬盘生产流水线工作。现在因为硬盘生产的订单没有减少,她的月收入还在1000元以上。
“总体来说,富士康今年的营业收入比去年有所增长,但今年最后两个月有所下降,生产还算正常。”富士康首席执行官李表示,“将业务分拆5%的决定是考虑到明年的形势,以及应对未来的挑战”。
作为员工利益的代表,富士康的工会办公室一度热闹非凡。“本月13日、14日,工会主席热线、维权热线、求助热线响个不停,都打电话来询问分流事宜。”富士康办公室主任陈这样说道。
记者注意到,从进门到离开的一个小时里,三条热线都没有响过。据他说,现在没有电话咨询,“因为工会做了很多工作”。
金融风暴后,工厂生产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订单下降,一些工人开始无事可做。为了解决问题,工厂高层先后咨询了职工、劳动部门、深圳市总工会,进行了研究部署。“毕竟这是一件大事”。
征求了一线工人的意见,工人们提出了许多建议。初步方案形成后,上报至市、街道劳动部门和市总工会。回厂后,于11月17日召开了由资金审查委员会、女工委员会、调解委员会、职工代表等100多人参加的职工大会,对方案进行审议。会后形成会议纪要,报劳动部门审批。
据悉,这一分流比例占总数的5%,但干部占10%左右。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主要是因为出国和管理干部成本太高,机构臃肿多年,也有变动合并的需要;另外,一线员工是产值的直接生产者,成本较低。只要有订单,不用重新招人培训,马上就能上岗。
内部分流方案主要以增加内部分配为主。将订单较少的生产线工人调配到订单较多的地方,让更多的员工在厂区内互相“扶持”。
实行弹性工作制,让每个员工都有工作的机会。不过据说这个方案已经上报劳动部门了,还没批下来。
此外,对于来自四川、甘肃陇南等灾区的员工,集团尽量安排生产任务;那些因为工作饱和而离开的人可以在明年市场回暖时优先被重新雇用。
在该厂工会,记者还看到了一份《贫困职工救济金申请控制办法》,规定为职工设立自保基金,对职工患病且医保无法报销的部分费用,公司给予工会救助,最高可达2万元。职工直系亲属患重疾,医疗费用在1万元以上的,可提供3000元的定额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