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环境的变化,2019年电子元器件分销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终端需求不强,上游原厂加强渠道控制,中间环节代理商和经销商压力倍增。根据国际电商发布的《2019年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调查》结果,分销商在营收、利润、库存周转、原厂关系、客户策略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收入下降,利润紧缩
在参与调查的150多家经销商中,75%的经销商来自中国大陆,10%来自中国和台湾省,8%来自欧美,5%来自亚太其他地区,2%来自中国和香港。
1。收入
营收方面,2019年,除少数企业外,大部分企业营收持平或略有下降。营收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占比保持不变(7.5%),可能与经销商整合资源、调整结构,不断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发展有关。注:2019年收入、毛利为企业预估。
根据国际电子商务上半年发布的“2018年中国电子元器件分销商TOP25”,2018年营收过百亿元的本土分销商有6家,分别是泰科源、中电口岸、英国唐智控制、深圳华强、武汉力源、威视信电子。
2019年,以卫士信、深圳华强为代表的顶级经销商依然增长显著。据了解,耕耘多年的威视信国内显示业务终于在今年迎来爆发契机;成立深圳华强半导体集团,不断收购整合经销商资源,扩大规模。2019年依然发挥了聚合效应,增长势头强劲;科苑、中电港务、英属唐智控制、力源表现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实力象征的50-100亿元区间的经销商占比有所下降。这可能与终端需求放缓,无源元件、存储等产品供需逆转有关。调查中,有企业表示,今年受大环境影响,订单锐减,企业管理运营成本增加,导致营收水平停滞或下降。
虽然整体经济疲软,但很多应用市场仍然有很好的推动力。综合调查数据,拉动经销商收入增长最明显的五大应用领域分别是:物联网、安防监控、电动汽车、新能源、车联网。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中规中矩,不再是主要拉动因素。虽然智能电网占比不高,但已经成为个别配电企业的金饭碗。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电动车。电动汽车是近两年经销商业绩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分立器件、MLCC、连接器、电源管理、电池等零部件的增长比传统汽车高出数倍。但2019年下半年以来,包括猎豹、众泰、华泰、力帆等头部车企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经营困境,对中上游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消费电子市场,各品牌智能手机Q3的5G新机陆续上市,出现回暖迹象,但爆发并不明显。而以平板/智能电视/机顶盒/LED照明为代表的电子产品整体增长并不好。
乐观来看,2019年WTS蓝牙耳机的火爆为经销商增加了不少订单,相关处理器、蓝牙芯片、电源管理芯片、MEMS麦克风、MEMS加速度计的增速明显。此外,由于国家政策的红利加持,ETC带动部分经销商业绩短期企稳。
2。毛利
从毛利率来看,相比原半导体厂40%以上的毛利率,分销行业整体毛利率水平并不高,大多集中在5%-20%之间,且相比2018年,2019年毛利率水平呈现小幅下降。
对于经销商来说,上游渠道控制的收紧,分销利润的压缩,终端需求的骤降,客户账期的延长,甚至破产导致的坏账,都影响着公司利润的提升。
库存周转率是衡量行业景气和企业利润的指标之一。总体来看,2019年的去库存周期比2018年略长。
调查显示,2018年无源元件、存储、二极管等产品缺货多在2周内备货,不少原厂订单爆满,停止接单。但随着2018年Q3,产品价格暴跌,库存水位大幅上升,原厂以低开工率应对高库存的挑战。经销商将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截至目前,仍有7.7%的企业表示库存水位在12周或以上。
3。海外市场
2019年,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专注海外市场的经销商业绩增长变化较大。
从区域划分来看,欧美市场经销商收入增长在5%以内或略有下降;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省个别企业的业绩降幅高达33%;印度、越南、澳大利亚、中国及中国台湾省等东南亚市场经销商,海外业绩增长10%-20%;少数专注于韩国物联网和新能源市场的经销商,海外增长率超过20%;对于欧美、印度、以色列等国家新能源、物联网、智能电网等市场的个人经销商,海外业绩增长高达30%。
线上交易方面,2019年线上交易占比还是很低的。44.7%的经销商表示2019年线上交易占比在10%以下,甚至有21.5%的经销商表示线上交易占比为零。主营业务为组件电商平台的经销商,线上交易比例约为80%。线上交易的五大瓶颈分别是:购买习惯、信任度、人气、库存管理、本地物流。
总体来看,2019年受大环境影响,经销商业绩增速放缓严重。但也有少数企业抓住了产业转向东南亚的机遇,实现了赶超。个别企业避开竞争红海,在中东和非洲市场押注物联网和智能电网,业绩逆势增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