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服务热线:
18140663476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章详情
新加坡半导体
作者:小虎 阅读:15

在当前的经济衰退之后,新加坡的主要电子产业集群能否继续保持竞争力?作者:勒奈特·Tantanlyn@sph.com.sg

20世纪下半叶,新加坡的关键半导体产业出现波动。消费需求缓慢,半导体行业处于下行周期,中美关系持续紧张更是雪上加霜。7月,媒体称UTAC和AMS等新加坡芯片制造商已经开始裁员并宣布减产。此外,一些公司直接受到了中美关税上调的影响。最新数据显示,新加坡电子产品整体和关键半导体领域工厂产量均再次同比增长。但9月份的数据显示,电子产业集群同比减少9.6%,而半导体产值同比减少13%。除了萧条,新加坡的半导体产业是否正在失去竞争优势?一些行业观察人士似乎是这样认为的。

创新投资控股公司创新全球解决方案和服务(IGSS)风险投资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Raj Kumar表示,今天,半导体在新加坡的地位处于“危险”之中。该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商业化。真的没落了吗?库马尔在5月份为《商业时报》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中写道:“新加坡仍然是一个区域性的半导体产业中心,但它落后于美国、台湾省、韩国、德国和中国等世界领先国家。”同样,星展集团高级经济学家Irvin Seah认为,新加坡本土半导体产业正面临巨大挑战。他表示,这不仅是因为全球工业不景气,还因为“来自一些主要地区参与者的竞争”。过去,全球半导体公司在新加坡投资是为了利用新加坡的枢纽地位向其他亚洲国家交付产品。Gartner半导体和电子部门副总裁兼分析师Roger Sheng解释说,但现在,随着中国进入全球半导体市场,这些公司正在转移投资,因为中国政府提供补贴或支持。据行业观察人士称,与台湾省、韩国和中国不同,新加坡似乎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高科技制造基地之一。库马尔表示:“与全球竞争相比,电力、劳动力和租金是新加坡半导体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Kumar先生是GlobalFoundries Singapore的总经理兼运营高级副总裁。罗杰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新加坡现在距离富士康、三星或华为等主要电子产品生产基地更远。大多数产品开发和业务分配决策也是由远离新加坡的美国或欧洲公司做出的。罗杰说,“新加坡的信息或决策链比东亚本土公司长得多,这将导致对新兴市场趋势的判断相对较慢。”

反对意见“基于与潜在和现有客户的互动,我不认为新加坡的竞争力正在消失。”JTC公司生物医学和电子产品负责人李昌伟(Cheong Wee Lee)说。“美光、意法半导体等公司最近都加大了在新加坡的投资,我认为这证明了我们的竞争力。”他在JTC举办的第一个电子工业日上说,“瑞声科技的新加坡工厂也开始建立了。”当被问及如何说服和留住大型全球半导体制造商在新加坡投资时,Cheong说:“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我认为这项任务非常艰巨。”他说,然而,新加坡的利基市场仍然存在。提供了非常专业空的房间,满足行业需求。随着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对操作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例如,在2017年JTC开放JTC纳米空间之前,他们进行了“全球搜索”,没有找到任何提供振动敏感技术的开发商,无论是私人还是政府。现在,他们正在坦比尼建设一个新的半导体工厂,该工厂将有更高的振动控制标准。与Cheong一样,其他行业相关人士也认为,得益于在提高制造能力和RD方面的投资,新加波在各方面仍具有优势。新加坡半导体工业协会(SSIA)执行董事Ang Wee Seng承认,成本可能不是新加坡的竞争力之一,但强调了政府对工业4.0的推动。“许多公司知道,如果生产线不自动化,就很难与中国竞争,所以新加坡很久以前就引入了自动化流程管理。”昂说。根据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对200家通过智能行业准备指数Siri的公司的评估,半导体行业已经成为采用工业4.0技术的领导者之一。Ang表示,新加坡的半导体行业一直在开发更先进的技术和专有技术,这与半导体本身的复杂性是一致的。保持现状可以肯定的是,仍然有一些全球半导体公司继续在新加坡开展业务。美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捷普(Jabil)的总经理阿尔文·吴(Alvin Ng)说,“我从未想过要搬出新加坡。该公司2002年在新加坡开设工厂,公司有700多名当地员工。”阿尔文说,新加坡(捷普勒在淡滨尼和北樟宜占地约35万平方英尺)仍是一个“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位置”。当然,单从员工数量和面积来看,新加坡并不是公司最大的基地之一。政府为他们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不仅在亚洲,而且在世界各地做生意。在这里也使捷普能够利用已建立的区域供应链生态系统来优化其供应链。Ng先生说,归根结底,“这并不意味着以最低的价格击败其他人,而是为他们提供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这比什么都重要。”美光科技首席执行官Sanjay Mehrotra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该公司将“继续在新加坡进行适当的投资”,8月份在新加坡启动了数十亿美元的晶圆厂扩张计划。他肯定地说:“新加坡是我们在NAND技术和生产方面的卓越中心。我们不会在其他地方生产NAND晶圆,NAND产品约占美光总销售额的30%。”虽然经济不景气可能导致这里产能不足,但业内人士指出,这个行业并没有大规模裁员。勇往直前与此同时,新加坡将继续大力投资推动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加坡半导体公司执行董事Pee Beng Kong表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制造等领域新技术应用的出现和日益普及是长期的增长动力,这将推动对半导体解决方案的强劲和多样化需求。到2030年,这些新技术市场预计将占新加坡半导体行业的50%以上。2018年是新加坡半导体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当年,该行业创造了352亿新元的增加值,比一年前增长了近90%。皮耶说:“新加坡正在利用其现有的制造业和RD能力,抓住这些趋势带来的增长机遇。我们还对公共研究进行大量投资,以使我们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能够参与这些增长领域。”A * STAR微电子研究所执行主任Dim-Lee Kwong教授说,新加坡在提高半导体工业的竞争力方面采取了“整体观点”。他说:“本地的RD生态系统,包括A * STAR研究所和大学,在支持产业提升价值链和应对技术发展的快速变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10月,GlobalFoundries、南洋理工大学(NTU)和国家研究基金会(NRF)共同承诺1.2亿新元的现金和实物,用于研究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可以长时间存储的存储解决方案。三方没有透露这个为期四年的项目的投资细节,但部分资金来自国家190亿新元研究、创新和企业2020总计划的先进制造和工程部门。NRF首席教授Low Teck Seng教授在10月份的一次行业活动中表示,未来,半导体行业将继续“促进许多其他正在增长并受外界影响的行业”。因此,他说,投入这一领域的资金“非常非常大,而且有充分的理由”。尽管如此,星展银行的Seah先生还是力劝应该采取务实的态度来处理他认为新加坡半导体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不断发展的问题。“我们不能只说要保留半导体产业。我们希望创造更美好的前景,发展充满活力的制造业,为新加坡人创造有意义的就业机会。”他说。如果国家正在失去半导体产业或其他方面的比较优势,“花纳税人的钱试图挽救局面,挽救濒临破产的贸易,有意义吗?“他的答案是否定的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据新加坡半导体工业协会称,1965年独立后不久,半导体就被确定为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关键部分。1968年,美国微电子公司国家半导体(National Semiconductor)在新加坡开设了第一家半导体工厂,随后另外两家大公司飞兆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和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也相继成立,仅三年时间就创造了7000多个就业岗位。新加坡半导体行业面临繁荣和萧条。1970年,美国遭遇严重的经济衰退,导致全球市场半导体供过于求,随后在1974年出现全球经济衰退。双重打击对新加坡新兴产业造成沉重打击,Teledyne、TI等多家公司在新加坡削减班次、裁员数百人。在亚洲金融危机、互联网泡沫破裂和地区性非典爆发期间,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需求也随着企业减产而萎缩。新加坡半导体产业的增加值在2000年为78亿新元,但在2001年下降到43亿新元,并在随后几年保持在该水平。现在,经济低迷后升级价值链的努力显然取得了回报。半导体行业是新加坡制造业中最大的行业之一,约有35000名员工。2018年,该行业创造了352亿新元的增加值,高于上一年的188亿新元。新加坡仍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11%。

《 上一篇
下一篇 》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不代表普赛斯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如有特殊表明来源“普赛斯”,版权均为普赛斯所有。
扫一扫
添加公司微信
HOTUNE
服务热线
18140663476
座机:18140663476
服务邮箱:taof@whprecise.com
公司地址:武汉东湖开发区光谷动力10栋
产品搜索
Copyright © 2017 武汉普赛斯仪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30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