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65年,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就提出,某一地区的集成电路晶体管数量每两年就会翻一番,这被称为摩尔定律。时隔半个多世纪,似乎真的是这样。然而,距离计算机性能的上一次飞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的这项研究声称,通过使用经过特殊处理的硅表面材料,可以精确快速地定制纳米级晶体的大小和形状,这是纳米技术的又一项创新应用。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半导体晶体在量子计算、消费电子、高效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新晶体的主要特征包括:
●这种芯片是定制合成的,不像传统的压纹和刻蚀方法,使芯片具有高效统一的原子结构和性能,提高太阳能电池或催化剂的导电性和能量转换效率;通过改变磷化氢的用量来精确控制输出晶体的规格;
●支持模块化是指研究机构和商业实验室可以将该技术与现有的晶体生产工艺相结合,制造新材料;
●这些模块还可以重复使用,节省成本和生产时间;
●制造的一维晶体呈带状,通过调节宽度可以改变发光颜色,在量子信息方面有潜在的应用。
负责这项研究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化学教授托马斯·j·肯帕(Thomas J. Kempa)说:“我们正在为合理控制纳米材料的形状和尺寸的根本性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