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新思科技武汉环球RD中心这个项目,新思科技总裁兼联席CEO陈志宽博士2010年第一次参加世博会,受当地领导邀请考察。当时他就觉得武汉发展潜力很大。2012年,新思科技正式与武汉市政府签约。无论是7年还是9年,都比不上中国半导体发展的25年。”近日,新思科技中国区董事长、全球高级副总裁葛群在新思科技武汉全球RD中心落成仪式上表示。即将到来的2020年,也是新思科技进入中国25周年,武汉环球RD中心的正式开业,是新思科技扎根中国25年历史的最好见证。
思科技武汉全球研发中心
正如陈志宽博士所说,“武汉环球RD中心的落成,是新思科技在中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新思科技进入中国25周年,又一个值得纪念的里程碑。新技术武汉全球RD中心将大力推动半导体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力支持公司产品布局进一步向EDA、IP核、软件安全等领域延伸。”
新技术总裁兼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志宽博士
信思科技武汉公司总经理胡娟表示:“武汉RD中心不仅是信思科技面向中国市场的分支机构,也是信思科技面向全球客户的RD中心。RD团队每一天都对应着全球客户的需求和全球RD的分工合作。”据胡娟介绍,新思科技武汉的RD团队从2012年开始筹备,至今有300多人,未来将发展成为500多人的团队。目前,信思科技武汉RD中心主要以IP和软件安全相关业务为主,未来将随着客户业务的深入,在其他领域规划RD。
成立仪式得到了新思科技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工业大咖悉数到场,盛赞新思科技武汉落成。
姜尚义:依靠伙伴突破摩尔定律
武汉洪欣首席执行官姜尚义先生
武汉洪欣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CEO姜尚义在视频发言中表示,在武汉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武汉一直在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如武汉新芯等。最近有长江存储、洪欣半导体等。现在有了新思科技的加入,武汉半导体团队变得更强更完整。
蒋尚义表示,摩尔定律现在已经接近其物理极限,这将对整个行业产生很大影响,这就需要行业专业人士从整个系统来看待集成电路的发展。“这些年来,集成电路一直在进步,但是封装和电路板的进步比较小。以前主要关注的是降价,效率的提升很少。”姜尚义说。
姜尚义希望通过洪欣重塑整个生态环境,通过系统代工改变行业。但这不是一家公司能做到的。它必须依靠合作伙伴和设计行业,这离不开EDA的帮助。
姜尚义指出,摩尔定律的终结绝对不意味着创新的停止。“如果你回头看汽车行业,它已经成熟了100年,但它今天还在继续发展。比如造桥,我们的祖先几千年前就知道怎么造桥了,甚至有些桥现在还维护的很好。但当时他们还不知道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应用力学、土力学等。一点也不,而且桥修得很好。这是工程师的典范。”
陈:5G为垂直芯片公司带来新机遇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集团副总裁陈博士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就5G将如何改变世界这一话题进行了阐述。陈表示,4G改变日常生活,而5G将改变整个社会。5G将使通信行业从为人服务升级到为行业服务。
陈表示,从技术角度来说,5G的特点是传输速率快,但还有一点就是国际电信联盟对5G指标的定义是基于应用的,包括万物互联的mMTC标准和超低时延的uRLLC,都是基于未来的应用。
5G还将带来网络能力的变化,包括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等。,为了更好的服务垂直行业。未来运营商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应用提供不同网络能力的产品,这也给行业带来很大的变化。
陈强调,5G价值的三分之二是为行业赋能。同时,5G还将叠加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当一系列技术共同催化时,可能会裂变,包括AR、VR、4K、8K等显示和人机交互,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沉浸式游戏等应用场景。
陈表示,5G将是半导体行业规模经济的最大来源。随着万物互联的兴起,每个设备都离不开芯片;同时,5G的碎片化也会给生态带来挑战。对于芯片这种大型科技商品来说,如何满足不同终端对功耗、体积、计算能力的要求。“碎片化也是好事,会带来更多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给IC设计企业更多新的机会。”陈总结道。
赵立冬:原来的产品没有新想法的支持是无法快速出来的
随缘科技CEO赵立东先生
上海一元科技有限公司CEO赵立东首先表达了对新思科技的敬意:“我们常说行动胜于雄辩。新思一直说扎根中国,与中国共同发展,没有什么比盖大楼更能彰显和兑现这样的承诺了。”
赵立冬表示,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能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发布人工智能培训的产品组合,包括芯片、板卡以及相关软件,这与新思科技的支持不无关系。“支持不仅仅是EDA工具的提供和支持,还有新思科技的技术人员日夜与我们RD团队在一起,让产品在短时间内快速上线。”赵立东说。
赵立东指出,目前市场急需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此外,高端AI培训市场被国外垄断,为国内芯片公司提供了更多机会。
“市场需要专门为AI设计的芯片架构。现在的CPU和GPU都不是专门为AI开发的产品。随着AI算法和模型的不断完善,势必要求AI芯片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和更高的能效比。”赵立东说。
其次,如今的垄断市场,AI芯片定价过高,生态系统封闭,对供应商的依赖度极高,很难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定制和优化。
第三,外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支持不足。
因为这些痛点,随缘下定决心进军云端的训练推理市场,并成功发布了相关平台。该平台支持国际标准的深度学习框架,可编程、可扩展、高性能、高能效、高性价比。面向开发伙伴开源,提供不同的算法库和软件栈,支持不同业务场景的快速落地和针对性优化。
赵立东反复强调,随缘科技关注普惠AI。其计算能力加强的同时,可以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也能吸引更多行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参与进来,训练更好的模型,让下游推断出市场上有更多的应用场景。
赵立冬表示,随缘科技选择腾讯投资的主要原因是希望产品一出来就能快速落地。因此,在开发产品时,与腾讯紧密结合,包括整合腾讯现有的数据和业务场景,实现产品的快速落地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推出云推理芯片、二代训练芯片等。,所以我们希望继续得到政府、行业以及新思等供应商的支持,共同把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芯片做得更好。”赵立东说。罗振球:TSMC和新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TSMC(南京)分公司总经理罗振球先生
TSMC(南京)分公司总经理罗振球表示,在过去的十年里,新思科技与TSMC的合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65nm时代双方合作的时候,就像一场接力赛。TSMC首先开发物理技术,然后新思根据物理特点开发EDA平台和IP。开发65nm技术花了三年时间,但随着摩尔定律进程加快,难度加大,必须采用新的联合开发模式。罗振球以7nm为例。TSMC在开发7nm工艺的时候,把新思科技拉进来讨论平台的定义,互相了解工艺细节,给出最优方案,不断微调优化。于是在工艺推出一两个月后,新思科技推出了配套的EDA平台,整体开发周期缩短了一半。除此之外,通过深入沟通,双方可以利用最有效的能力,避免重复投资。
目前,TSMC与新思的合作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先进技术、衍生技术和3D包装。在先进技术方面,新思为TSMC的5nm工艺提供了最全面的支持工具,而在28nm工艺上,新思科技已经可以支持TSMC的第六代技术。对于3D封装,比如TSMC的Cowos(基片上芯片(Chip-on-wafer-on-substrate)),也是晶圆级的行为,也需要很多EDA工具。
“你侬侬,忒邪气的感觉,感觉,热得像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罗振球用这句古诗来形容TSMC和新寺的亲密关系。
周:EDA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软件
清华大学教授周25年前就与新思结缘。正如周教授回忆的那样,“1994年,我的一个工科学生带我去见时任新思科技副总裁的陈志宽博士。当时他拿出一封信,说是新寺送的礼物。结果我打开一看,发现有20套设计编译器要捐给清华大学。”
在成立仪式上,新思科技为周教授颁发了“特别贡献奖”,以表彰其对中国EDA产业发展的贡献,清华大学还授予新思科技总裁兼联席CEO陈志宽博士为顾问教授。“1995年,新思科技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了高水平的设计中心。25年后,双方共同成立了AI联合教学实验室。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新思和清华的联系更加紧密。”周教授说。
陈志宽博士向周先生颁发“特别贡献奖”。
周教授在谈到EDA工具时表示,EDA不仅仅是一个IC设计的工具,而是我们整个信息产业中一个重要的工业软件。周教授表示,人工智能、5G等应用必须与EDA结合。芯片和算法都需要EDA工具来支持。
周教授连续两年来到新思科技武汉环球RD中心,而武汉恰好是周教授的故乡。“武汉是全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人才源源不断。也是国家通信研发中心。中国第一条光通信是从武汉到荆州,光谷也是中国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相信武汉一定会成为全国EDA行业的领头羊。”
苗湘水:打造产教融合新平台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国际微电子研究院副院长苗祥水教授详细介绍了武汉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国家微电子所一年只能培养2万人,但目前产业缺口30多万。仅武汉一个国家记忆中心就要招上万名工程师,所以人才缺口很正常。”苗向水面指了指。
武汉作为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的四大IC布局基地之一,有着万亿级的产业规划。在这样的强烈需求下,华中科技大学在华中地区率先搭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平台。华中科技大学于1960年设立半导体专业,至今已有59年的历史。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外国专家局联合发文,支持华中科技大学建设国家示范微电子学院,这是湖北唯一一所高校。除了华中科技大学和新思科技,筹建中的武汉国际微电子所的共建单位还包括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长江存储。此外,还包括天马、海力士等武汉多家集成电路企业,初步形成产教融合体系。
华中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和新思科技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合作,包括参与新思科技的大学计划,培训师资,编写国际教材,还有电子竞赛,实验基地,项目合作,联合出版教材等。目前光谷的IC人才大部分来自这个学院。
在当天的仪式上,还举行了华中科技大学微纳电子设计与新思科技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从左至右:新思科技中国区董事长兼全球高级副总裁葛群先生、新思科技总裁兼联席CEO陈志宽博士、新思科技半导体事业部全球总经理柯、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国际微电子研究院副院长苗湘水先生、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王先生。
苗翔水希望联合新思科技搭建集成电路设计实训平台,搭建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涵盖EDA工具使用、设计流程、设计服务、大学生创新计划等。计划培养集成电路设计人才2500人,总培训时间50万小时。
“未来实验室的培育包括四个领域:传感器芯片、存储芯片、物联网芯片和微波器件。”苗向水面指了指。
它是基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理念。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葛群:让我们一起思考,一起行走
新技术中国董事长兼高级副总裁葛群先生
葛群在回忆新思科技与中国的故事时说,1985年,陈志宽博士还在英特尔工作,当时他接待了中国航天部门的代表团,并为他们演示了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之后,陈博士多次访华,并于1994年在周教授的帮助下,向清华大学捐赠了EDA工具。1995年,新思中国正式成立,见证了中国半导体产业25年的发展。
2012年,随着新思科技武汉全球RD中心的筹建,中国半导体行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2018年,为感谢和肯定陈博士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贡献,中国市政府授予中国友谊奖。
“25年来,新思科技与中国半导体行业紧密合作,共同成长。接下来,我们要重复这个模型。因此,2019年,新思科技再次携手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联合教学实验室,将过去简单的芯片合作上升为AI的全方位合作,从而帮助中国半导体产业,尤其是人工智能产业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发展。”葛群说。
谈及人才培养策略,葛群表示,更高效的工具可以适当弥补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人才缺口,这也是EDA公司可以为行业带来价值的地方。
关于未来的人才培养,新思科技将与100多所高校达成战略联盟,为1000多名教师提供技术和微电子方面的课程,培养3万多名大学生,并将“国际微电子奥林匹克”引入中国。
“让我们去远方,让我们一起思考。这八个字虽然很简单,却包含了新寺人三十年来的思想。未来,新思科技希望与业内人士携手,推动行业走得更远,走向未来。”葛群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