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流行病是一块试金石。活跃在前沿的投资者,在面对挑战时,选择以积极的心态拥抱2020年的不确定性。在新经济领域,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入,看得更远。
“其实疫情的影响对早期的技术投入影响不大。我们更关注行业的长期发展,寻找未来价值投资的机会。早期投资者有责任发现未来十年的新趋势。我们感觉未来十年是中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十年。”在谈到今年的投资节奏时,助理合伙人贾珠说。
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贾珠观察到,资本对硬科技的关注度持续上升,更多的资源也向相关产业倾斜和投入。在他看来,中国硬科技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期。
“以前因为核心技术主要依赖进口,所以中国在应用技术上发展比较快。但近年来,受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国内政策和资本开始对技术创新有更多的倾斜和投入,硬科技发展进入快车道。在一些新兴技术领域,比如人工智能,中国在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技术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贾珠认为。
“当然,也必须看到,在一些上游的底层技术上,比如半导体,国内企业还有很大的短板,相关产业链也不完善。这种差距的形成不会一蹴而就,未来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补充道。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在核心技术的国产化和替代过程中,留给国内科技创业者的是巨大的市场机会,能够抓住这些机会的企业将有机会成长为立足世界舞台的伟大公司。
据贾珠分析,以机器智能和高端智能装备产业为例,今年很多智能机器人已经应用在医院、酒店等场景,减少人的接触。未来机器人会在更多的行业得到应用,有相当的普及和发展。其中,从机器人本体,到上游核心部件和传感系统,再到前沿技术和行业解决方案,都有投资机会。比如视觉就是机器常用的感知方式。目前主要是2D,未来会发展到3D视觉。
虽然机会是存在的,但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技术含量,即产品所涉及的技术是否具有领先优势和长期竞争力,才是取胜的关键。此外,团队过去直接的行业相关经验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是否有深厚的积累也会对一个项目未来成功的可能性有很大的影响。
相应的,硬科技的投资不仅需要投资者自身的积累,更需要着眼于长期价值的发掘。
“各个领域之间的投资逻辑基本一致。我们会关注被投资企业是否有可能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其细分市场空是否足够大,该公司在技术、产品和商业上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壁垒,等等。”贾珠说,“另外,硬技术投资周期长、投入大,对投资人的专业性和耐心要求更高。”
比如芯片设计通常需要几年时间,也需要产业链上下游更多的协作。样品完成后,还要经过几次小批量验证、迭代、修改等过程。因为硬件载体的存在,与软件相比,其时间周期会更长,但这些时间和技术的投入也是企业构建自身竞争壁垒所必需的。
“投资行业有很强的联动效应。我们过去在硬技术领域的积累,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拓展投资边界,以更快的速度接触到更多优秀的创业者,同时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分析创新技术的可行性。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硬技术领域,这样的正向循环将进一步助推行业的发展。”
随着这个行业资本和资源的积累,支撑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优秀硬科技企业逐渐涌现,拥有核心技术的硬科技创新必将迎来大爆发。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将会诞生更多具有世界级自主研发能力的硬科技公司。关注硬科技领域的光速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我希望能够积极帮助中国创新,通过全球投资网络和国际视野,提升硬科技创业者的全球竞争力,成为他们的“全球伙伴”。
“如果十年后再回头看2020年这一年,科技创新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的重要改革,以及当前国际环境下我们对科技创新的鼓励和支持,都可能成为未来十年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贾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