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SPENCORE举办的2020年全球CEO峰会上,威恩半导体(WeEn)首席战略业务运营官沈心发表了题为“理想照进现实,拥抱第三代半导体新时代”的主题演讲。这里所说的第三代半导体主要是指睿能的SiC MOSFET器件。目前,这一市场被世界上几大功率半导体公司所垄断。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增长速度极快。瑞能从2012年开始研究碳化硅材料领域的器件。目前,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已经量产并被电力客户广泛使用,碳化硅MOSFET产品也已推向市场。为什么第三代半导体发展这么快?
从大环境来看,过去40年,世界总人口从40亿增加到75亿。但与此同时,全球用电量从40年前的6000太瓦时增加到现在的24000太瓦时,这意味着人均用电量在过去40年里增加了两倍,远远高于人口增长率。毫无疑问,这种趋势与过去40年我们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密切相关。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车大量涌现,极大地带动了二次能源的使用。
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的改变对此也有重要影响。贝尔先生发明电话的时候,可以用少量的电维持远距离的通信,但相比之下,现在的手机完成同样距离的通信所消耗的单位能量却大幅增加了。如果考虑到AI、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等新兴技术的需求动力,电气化发展的速度真的很惊人。当然,除了设备本身功耗的增加,能量密度也在不断提高。在下图中,沈心比较了第一代iPhone和去年发布的iPhone 11的电池密度。可以看到第一代苹果手机的电池容量是1400 mAh,而iPhone 11的电池容量已经超过3000 mAh。换句话说,单位体积/重量的电能增加了1.5倍。纯电动汽车是另一个有代表性的应用案例。得益于电池容量和能量密度的快速提升,特斯拉的续航现在已经可以超过400公里,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这对传统硅基半导体器件在开关频率、散热、耐压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但这些恰恰是以SiC MOSFET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的优势。比如高导热率可以降低对散热系统的要求;强大的耐压能力降低了开关损耗,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效率,降低了系统成本。沈引用其Markit的数据表示,第三代半导体市场的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3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0%。这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行业的需求,是供应链的升级和完善,是相关技术的巨大进步。比如碳化硅、氮化镓晶片缺陷密度的降低和良率的提高,稳定了供给,不会因为良率的波动而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晶圆面积从过去的2英寸逐渐增加到目前主流的6英寸,一些国际领先厂商甚至已经开始规划8英寸碳化硅的产能,从而保证了供应链的稳定性。从设计角度来说,目前碳化硅二极管的GBS和NBS技术大大提高了芯片本身的抗电流能力,同时优化了设计,降低了成本。关键应用助推碳化硅市场腾飞
目前真正起到风向标作用的是特斯拉Model 3上的SiC MOSFET器件的量产。目前Model 3仅将SiC MOSFET应用于主驱动逆变器,但即便如此,一辆车也需要24个SiC MOSFET器件。未来车载充电器(OBC)、DC-DC等。将是SiC MOSFET器件的理想应用场景。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SiC MOSFET的出货量将大幅增长,这并不奇怪。新能源充电桩市场的快速发展不容小觑。大量布置30/40/100 kW充电站,意味着充电能量增加,充电时间缩短。碳化硅器件在降低充电桩整体系统成本、增加系统能量密度、提高冷却系统性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光伏逆变器和风电行业,得益于低开关损耗、高频、高导热、高可靠性等优势,碳化硅器件在同体积逆变器中可输出两倍以上的原功率,或降低海上风电的维护成本。最后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是手机快充,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手机充电器已经从过去的几瓦升级到现在的65瓦甚至100多瓦,其中大量使用氮化镓器件。与碳化硅类似,氮化镓也可以降低系统散热要求,提高系统整体效率,让同样体积和重量的充电器输出更大的电流,满足快充市场的要求。数据中心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作为用电大户,即使只提高0.1%-0.2%的效率,也会大大节省全球的能源消耗。挑战和机遇并存
但SiC是一种让人又爱又恨的新材料。目前来看,SiC MOSFET的发展主要受制于两个方面:碳化硅晶圆材料的品质和产品价格。由于MOSFET对碳化硅晶圆材料的品质要求远远高于肖特基二极管产品,SiC MOSFET单颗芯片的尺寸也要大于碳化硅二极管产品,所以对碳化硅晶圆材料的缺陷密度有着更高的要求,更高品质的碳化硅晶圆可以显著提高目前SiC MOSFET芯片的良率。同时,考虑到汽车、光伏、风电、数据中心等行业对产品质量要求极高,未来,对碳化硅材料、器件质量的高要求会成为整个行业向前发展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碳化硅晶圆材料,特别是高品质晶圆较高的价格也导致SiC MOSFET成本增加,成为制约SiC MOSFET更大规模普及和发展的要素之一。但沈鑫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供应链的发展,其整体系统成本与硅基产品会越来越接近。
“其实,即便单个碳化硅器件价格高于传统硅器件,但我们更看重它在降低系统成本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尤其是业界一直以来在封装、应用、结构改进、与硅器件相融合等方面进行系统级优化,我相信整个行业会越做越好。”他说。
在沈鑫看来,无论是在中国、欧洲还是美国,行业协会在促进同行业中不同公司间的协作,尤其是上下游之间的协作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对瑞能这样的IDM公司来说更是如此,双方合作意义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