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C昨日(22日)未对相关传言发表评论。今年,UMC的资本从去年的10亿美元(约280亿新台币)增加了1.3倍,达到23亿美元。最近,UMC购买了大量设备。自7月底以来,已宣布向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等供应商采购8项设备,金额达225.4亿元新台币,充分显示其积极扩大生产的决心。据业内人士分析,UMC P5工厂的产能比原定计划增加了7%,这似乎是一个很小的比例。但目前代工产能严重紧张,设备交付时间也较长。短期内扩大产能并不容易。大多数制造商使用机器来消除瓶颈,或者购买一些额外的设备来扩大生产。所以即使产能只比原定进度多7%,还是瞬间订了一个空。而代工价格不断飙升”。今年第二季度,得益于强劲的出货量、超过100%的产能利用率以及代工价格的平稳上涨,UMC的平均毛利率环比增长4.8个百分点至31.3%,同比增长8.2个百分点。代表行业利润的营业利润季度增长48.4%至113.13亿元,创历史新高,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3.5%;税后净利润119.43亿元,季度增长14.5%,年度增长78.8%。每股净利润0.98元,好于市场预期。根据供应链,UMC现阶段的订单继续旺盛,目前的市场情况仍然是供不应求。根据客户预计的订单情况,UMC的产能利用率将在今年年底保持满负荷,产品的平均售价(ASP)将继续正向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UMC正在积极采购更多的设备来扩大生产。尤其是在5G、电动汽车(EV)、数字化转型等趋势的推动下。,结构性需求增长,使得代工产能跟不上客户的需求。UMC正在积极地用新机器替换旧机器,并引进黄光、扩散和蚀刻机器。就实际扩产而言,重点是柯南12A厂的P5和P6,其中P5原计划今年年底月产9.4万件,现在可增至10万件,增幅约7%。同时,P6工厂从原来的月产量2.75万件增加了5000件,共计3.25万件,增长18%。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投产。UMC产能扩张显示出代工产能供应的严峻形势,法律人士乐观认为将增加UMC的经营动能。法律人士强调,包括TDDI/OLED面板驱动IC、COMS相关应用、WiFi全网通、电动汽车等应用芯片都需要28nm、40nm、45nm支持。上周五(20日),台湾省普通股逆势上涨0.2元,收于55.7元,外资买入逾2953股,结束连续第三次抛售;上周五,美国存托凭证收涨逾1.6%。明年毛利率将超过40%。
晶圆代工产能吃紧态势恐到2023年才能获得舒缓,法人预期,联电产品平均单价(ASP)及毛利率持续看俏,随着5G、高速运算(HPC)、电动车、汽车电子需求百花齐放带动下,未来相关应用将囊括成熟制程需求近七成,联电12吋厂和8吋厂产能都将维持满载,伴随涨价效应,看好联电2022年毛利率有机会突破40%大关。法人指出,联电第2季毛利率突破三成大关,比市场预测的时点更早达到此里程碑,第3季晶圆平均单价(ASP)季增6%,毛利率将挑战34%至36%,也超出市场预期,凸显终端需求强劲,晶圆调涨速度快于预期。法人推估,联电第3季营收将季增6.9%,毛利率同步冲高至35.9%,而现阶段推升联电产能利用率维持满载的主要需求为5G和HPC,后续在电动车及车电进一步导入下,未来相关应用将囊括近七成的成熟制程需求,持续挹注联电营运热转。同时,OLED驱动IC、RF-SOI、影像感测相关产品需求,也将拉升联电22纳米营收的比重,在12吋厂和8吋厂产能持续满载,伴随涨价效应,有望推升2022年毛利率突破40%。业界人士指出,晶圆代工产业虽有景气循环性,但2021年至2022年成长态势已然确立,联电仍有充裕时间调整产品组合,加上2023年透过新的商业模式,与客户端签订长约,确保不会因投入过多资本支出而影响折旧下滑态势,整体来看,联电中长期获利能力依旧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