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原计划在中国成都建设一座能够生产硅片的工厂,预计2022年底投产,以帮助缓解全球供应链危机,但美国政府在反复考虑后决定拒绝英特尔的计划。知情人士称,当英特尔向美国政府提交这一计划时,拜登政府中的官员表现出“强烈反对”。彭博报告截图彭博在报告中表示,目前的芯片短缺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科技和汽车行业,导致依赖芯片的企业损失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并迫使工厂停工。美国政府希望解决这些限制,但也试图将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带回美国。然而,英特尔在中国扩大生产显然与拜登的目标背道而驰。英特尔没有回应“拜登拒绝扩大英特尔在中国的产能”的消息,但在一份声明中,英特尔表示,它仍然对“其他解决方案持开放态度,希望也能帮助我们满足半导体的高市场需求,这对创新和经济至关重要。”“英特尔和拜登政府的共同目标是解决整个行业微芯片的持续短缺,我们已经与美国政府探索了许多方法,”声明说。我们致力于现有半导体制造业务的持续和显著扩张,并继续努力实现我们在美国和欧洲投资数百亿美元建设新晶圆厂的计划。“彭博说,这一事件发生在白宫正在讨论是否限制某些对华战略投资的时候。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表示,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建立一个外国投资的筛选机制,并正在与盟友就该机制的具体内容进行合作。资料显示,英特尔成都工厂(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于2003年宣布建设,2004年开工建设。2014年,英特尔宣布增资16亿美元对工厂进行“升级”,从而增加了两个新的功能模块:晶圆预处理和高端测试。据英特尔成都公司介绍,成都工厂已经是英特尔全球最大的封装生产基地,也是英特尔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中心之一。已建成英特尔全球三大晶圆预处理工厂之一,英特尔移动设备微处理器有一半来自英特尔成都。据《中国海关》杂志2020年4月刊报道,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2019年进口额1265.4亿元,出口额790.1亿元,在2019年中国进口企业200强榜单中排名第三,在2019年中国出口企业200强榜单中排名第九。来源:英特尔官网白宫的一名代表拒绝对具体交易或投资发表评论,但表示政府“非常关注阻止中国使用美国的技术、专业知识和投资来发展其最先进的能力。“今年以来,全球芯片供应面临危机,拜登政府也借此机会炒作芯片生产是‘美国的国家安全问题’。今年4月,拜登总统在白宫主持的半导体会议(视频会议)上拿出一块硅片,强调“这也是基础设施”。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表示,拜登政府将“核心缺失”视为国家安全问题。面对来自美国的压力,今年3月,英特尔新任CEO帕特·基尔辛格宣布,计划斥资200亿美元(约合1300亿元人民币)在美国新建两座晶圆厂,从而大幅提升先进芯片制造能力,同时向外部客户开放代工业务。拜登政府不愿意让英特尔在中国扩大产能,但美国并没有对英特尔采取任何优惠政策。彭博报道说,英特尔公司正急切地等待美国国会通过520亿美元的美国芯片RD和制造基金。这项被称为“芯片法案”的提案已经在众议院徘徊了几个月,但仍在争论中,没有获得通过。面对持续的芯片供应危机,今年9月23日,在美国商务部举办的一次半导体供应链峰会上,以“提高供应链透明度”为名,要求与会企业在11月8日前提交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大客户名单、库存、营收占比等诸多企业敏感信息。尽管美方表示企业是否应该提交数据完全出于自愿,但商务部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eau)事后两次公开表示,如果美方对企业提交的内容不满意,不排除采取一些“后续措施”。据韩国纽西斯通讯社11月10日报道,包括TSMC、三星和SK海力士在内的189家公司“自愿”向美国提交了公司数据。对于美方的“恃强凌弱”行为,此前陈静曾向Observer.com指出,美方的主要考虑是确保其国内半导体产业供应链的安全。像半导体设计,美国在这个领域有优势,占全球份额的60%以上。但说到制造,美国的英特尔还停留在10纳米工艺,而TSMC和三星已经在7纳米和5纳米工艺上有所突破,这让美国落后了,代工能力已经开始在行业内发挥战略影响力,威胁到美国在先进芯片上的竞争力。之前拜登已经组织过几次美国政府和芯片行业人士的会议,就是为了强化美国的产业链地位。
在11月15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外媒记者提问说:英特尔公司此前为了增长产量要求,允许使用中国四川一个厂区所生产的芯片,但这却遭到了拜登政府的强烈拒绝。你对此有何回应?
发言人赵立坚对此表示,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意识形态化,针对特定国家人为设置贸易和投资壁垒,美方近期又迫使台积电、三星等企业向美国提供芯片供应链等数据,还美其名曰他们是“自愿的”,这些行径不仅破坏国际贸易规则,割裂全球市场,最终也只会损人害己。
赵立坚强调,美方应端正心态,顺应时代潮流,摒弃零和思维,切实维护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市场环境,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